探索“科技+艺术”融合育人路径
为推进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新专业的申报、智能交互设计专业的备案以及相关建设工作,在学校主管校长和学院领导的支持和关怀下,2025年4月8日,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人文艺术学院产品与服装服饰设计系主任向威、数字媒体艺术系主任杨刚及相关骨干教师组成的调研团队赴北京服装学院、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开展专题调研。北京服装学院人工智能与创新设计学院马凤宝院长、艺术设计学院张倩副院长、北京邮电大学智能交互设计专业创始人侯文君教授等为调研团队介绍了该校在人工智能与艺术设计融合、专业交叉建设、课程体系改革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为人文艺术学院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探索新工科背景下的创意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新专业的高质量申报与建设积蓄动能。
对标一流,深挖学科融合新方向
此次调研聚焦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智能交互设计等前沿领域,旨在通过借鉴国内顶尖院校的办学经验,推动新专业的高起点规划与高质量建设。在北京服装学院,调研团队与人工智能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服装与工程学院相关负责人及核心教师展开座谈,重点考察“科技+艺术”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探讨智能技术赋能创意设计、工程实践与课程体系衔接、校企合作项目开发等核心议题。团队实地参观了该校智能工程实验室与创新工作坊,系统学习其跨学科课程设计及实践教学资源整合经验。
图一 北京服装学院人工智能与创新设计学院马凤宝院长介绍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专业
图二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与工程学院何颂飞教授交流产品设计专业建设
图三 北京服装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甯兵教授介绍经验
北京邮电大学智能交互设计专业的前沿探索则为调研团队提供了另一重要参考。该校以人机交互、用户体验设计等为特色,依托信息科技领域的学科优势,构建了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调研团队围绕跨学科资源整合、产学研协同育人等主题展开交流,为学院新专业备案工作积累了详实资料。
图四 听取北京邮电大学智能交互设计专业的前沿课程设置、跨学科资源整合建设建议
以研促建,凝练创新发展新思路
通过深度访谈、实地观摩与材料分析,调研团队总结提炼出北京高校的三大办学亮点:一是以“技术+创意”双轮驱动专业定位,如北京服装学院将智能工程与产品设计深度融合;二是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通过校企联合开发项目强化实践能力;三是打造“行业导师+学术师资”双师队伍,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结合调研成果与学院实际,团队提出四项建设路径:明确“智能技术赋能设计创新”的专业定位;优化“工程技术基础+创意设计核心”的课程结构;引育兼具学术背景与行业经验的师资团队;深化与头部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搭建实习就业直通平台。
蓄势谋远,谱写专业建设新篇章
“此次调研为学院新专业申报厘清了方向,更让我们看到智能时代设计学科转型升级的迫切性。”人文艺术学院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加速推进专业备案工作,同步启动实验室建设与校企合作对接,着力培育具有工程素养、创新思维和跨界整合能力的复合型设计人才,为服务湖南“三高四新”战略提供智力支撑。
撰稿人:喻紫微 尹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