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梁娜
为前瞻性应对人工智能(AI)对教育领域的深刻影响,2025年9月26日下午14:30至16:30,人文艺术学院在第十二教学楼108教室成功举办“赋能讲堂”系列活动第二讲。本次活动以“AI时代的教育”为主题,特邀学校副校长鞠晨曦主讲,人文艺术学院院长贾青彦主持活动,学院廖立彬书记、戴文霞副院长与我院环境设计专业全体教师、其他各系教师共同到场学习,凝聚多专业智慧探索教育变革方向。
活动开篇,院长贾青彦代表学院发表讲话。他从学院整体发展与教学管理全局出发,再次强调学校管理规范与课堂教学质量把控的重要性,明确稳定有序的管理体系是各专业提升教学水平、培养优质人才的基础保障。同时,贾院长紧扣“AI时代教育变革”核心主题,号召全院教师主动拥抱技术革新,将AI理念融入日常教学与专业建设,为学院学科发展注入新活力。这番讲话让在场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师深受启发,进一步认识到专业发展需紧跟学院部署,在AI浪潮中找准教学改革的切入点与突破点。
随后,鞠晨曦副校长以“亲历者”视角展开分享,其扎根教学一线的经历迅速引发环境设计专业教师的强烈共鸣。他回忆初到学校时,先在艺术学院承担教学工作,后逐步转向管理岗位的职业历程,结合自身使用AI工具优化工作流程、提升学习效率、拓展创新思路的实际案例,直观展现了AI技术在教育场景中的实用价值。这种从“教学者”到“管理者”再到“AI使用者”的多维身份分享,让环境设计专业教师对AI技术的认知从抽象概念落地为“可操作、可应用”的具体方向,为后续教学实践提供了参考样本。
在此基础上,鞠副校长进一步延伸至教育理念层面,从个人丰富的教育实践经历出发,分享了从一线课堂教学到高校院校治理的深度感悟,以及AI技术为教育场景带来的全新可能,进而引出对大学教育本质、历史发展脉络与核心任务的深刻反思。他明确指出,大学教育的核心始终是“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人才”,而AI时代正为这一核心任务赋予新的内涵与挑战,并重点阐述了高等教育需主动应对的五大核心变革:
其一,教育组织灵活化——传统固定班级制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需向弹性化、多样化的组织形态演进,更好适配不同专业的教学特性与人才培养目标。
其二,学科知识融合化——AI技术将强力打破学科壁垒,推动知识体系交叉重构,复合型人才培养成为高等教育的关键方向,尤其对环境设计这类跨学科属性鲜明的专业意义重大。
其三,学习资源无界化——学生可依托AI平台整合全球优质课程资源,实现“游走于虚拟与实体校园”的学习模式,让优质教育资源普惠共享成为现实。
其四,学习路径个性化——教育将真正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AI技术为精准捕捉学生学习需求、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撑。
其五,大学治理现代化——大学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需向网络化、扁平化、服务型转变,以更高效地响应AI时代的教育挑战,为各专业发展提供保障。
讲座内容引发了环境设计专业教师的深入思考与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环境设计专业本身强调创意生成、实践应用与跨学科整合,AI对专业而言既是技术层面的挑战,更是教学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机遇:未来将积极探索AI在设计思维培养、方案优化、技术表现等教学环节的具体应用,同时重新审视现有课程体系,思考如何通过AI赋能,让学生在保留设计核心创造力的基础上,具备运用新技术解决实际设计问题的能力,最终培养出在AI时代更具竞争力的高素质设计人才。
本次“赋能讲堂”内容高屋建瓴且贴合教学实际,不仅为人文艺术学院各专业未来教学改革与创新指明了方向,更让环境设计专业教师明确了实践路径与努力目标。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将把讲座中的新理念、新思考转化为教学实践的动力,积极探索AI与专业教学的融合点,共同推动学院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