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叶烨
2025 年 11 月 7 日下午 3:30-4:30,人文艺术学院环境设计系在十一教 309 实训室顺利召开优秀论文经验分享会。本次分享会由梁娜老师,钟青颖老师和谢旋老师联合主讲,全系教师齐聚一堂,围绕优秀论文的指导逻辑、写作技巧及学术素养培养等核心议题深入交流,为提升专业论文教学质量与学生学术能力注入新动力。
成果斐然,印证学术指导实力:
分享会伊始,三位老师共同回顾了近年指导学生论文的亮眼成果。三位老师带领学生团队在优秀毕业论文评选屡获佳绩,学生论文因选题新颖、逻辑严谨、实践价值突出受到学校评审专家好评。这些成果不仅是对学生学术探索的肯定,更彰显了环境设计系在论文指导领域的扎实功底,印证了教师团队在衔接学术规范与专业实践方面的显著成效。


全流程拆解,解码优秀论文培育逻辑:
三位老师结合自身丰富的指导经验,从论文筹备、撰写打磨、定稿答辩三个阶段,系统拆解优秀论文的培育路径,为在场教师提供了可操作、可复制的实践范本。


撰写阶段:精细打磨,锤炼学术品质:
梁娜老师聚焦论文撰写的核心环节展开分享。她指出,优秀论文的形成离不开 “逻辑构建与反复修改” 的双重打磨:在结构搭建上,采用 “观察 — 目的 — 假设 — 结果 — 结论” 的闭环逻辑链,确保研究思路清晰连贯;在内容完善上,通过 “盯着写 + 帮着改” 的模式,指导学生规范数据采集、强化论证深度,同时合理运用 AI 工具优化行文逻辑与格式规范。这种精细化打磨的理念同样适用于日常教学,教师可通过组建论文指导小组,共享优质案例、共研写作难题,实现指导经验的高效传递。
定稿答辩:多维把控,彰显学术价值:
谢旋老师强调,定稿与答辩是论文价值的最终呈现。在定稿环节,重点核查数据真实性、文献准确性与格式规范性,通过多次交叉审阅杜绝学术疏漏;在答辩准备上,指导学生遵循 “逻辑清晰、重点突出、表达精准” 的原则,提前预判评审疑问并完善应对思路。这一过程中,教师自身的学术判断力与表达指导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而这种能力反哺课堂后,更能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学术思维。
凝聚共识,锚定论文教学提升方向:
本次分享会搭建了高效的经验交流平台,让全系教师深刻认识到优秀论文培育的核心价值 —— 以论文指导为纽带,将学术规范、行业需求与实践能力培养深度融合,既能激发学生的学术热情,又能为其职业发展筑牢学术根基。
展望未来,人文艺术学院环境设计系将持续深化优秀论文培育经验的推广与应用,鼓励教师组建专项指导团队,完善 “选题 - 撰写 - 答辩” 全流程指导体系,推动论文教学从 “规范达标” 向 “优质创新” 转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将培养更多具备扎实学术素养与创新思维的优秀人才,为环境设计行业发展输送优质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