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马文娟
【环境设计系讯】10月24日下午3:00—5:00,人文艺术学院环境设计系在十一教309实训室举办“润物细无声”——课程思政就在你身边教学赋能研讨会。会议由黄佳(副教授)老师主讲,全系讲师及助教参会,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
研讨会伊始,黄佳老师以“课程思政全景区”开宗明义,指出“思政不是一门课,而是一种教育境界”,提出“让价值塑造像空气一样自然融入设计教学”的核心理念。随后,她结合《开放式研究型设计课程》省级示范课案例,从“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内容优化、课堂管理技巧、学生互动与反馈、教学艺术培养、评价体系完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跨学科教学方法探索”八个维度,系统分享了将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嵌入专业课程的路径与策略。

在“教学内容优化”板块,黄佳老师提出“三融”原则:融前沿、融实践、融跨学科。以“碳中和背景下的材料循环设计”为例,她把最新科研成果、国家双碳战略以及伦理反思同时写进课程大纲,引导学生用“材料的一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与会教师纷纷表示,这种“知识点—问题链—价值观”三线并进的教学设计,为课程思政提供了可复制的模板。针对“课堂管理技巧”,黄佳分享了“黄金90秒”法则:每节课前用90秒讲述一个与课程相关的小故事或热点事件,迅速营造情感场域,再自然过渡到专业内容。她提醒同仁,节奏感就是学生的注意力曲线,思政元素要像节拍器一样精准卡点。教学艺术培养板块,黄佳用“表达力、共情力、逻辑力”三力模型,鼓励教师先做设计师,再做教书匠,从设计案例出发,结合当地红色文化将思政教学点巧妙的融入设计过程之中。


研讨发言环节,三位教师代表分享了各自的教学探索与思考。李英老师聚焦”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分享了“15分钟社区生活圈”微更新思路。她谈到:当学生发现设计真的可以让邻居们的生活更便利,他们第一次体会到人民城市理念的重量。蔡彦茹老师则提出“三问”教学法——“为谁设计?与谁共创?让谁受益?”——让思政目标在项目前期阶段就植入,并建议系里建立“社区设计种子库”,持续跟踪学生提案落地情况,用真实改变反哺课堂。李翔宇老师号召全体教师“让每一张设计图纸都讲好中国故事,让每一次课堂对话都传递真善美”,引发与会教师热烈讨论。
会后,环境设计系主任李麟教授作总结发言。她表示,本次研讨会“有理论高度、有实操温度、有情感厚度”,为系里下一阶段全面推开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清晰路线图。全系将成为“润物无声”教研共同体,持续为教学赋能,让课程思政真正“就在身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