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实践教学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育教学 > 实践教学 > 正文

数字媒体艺术系开展教案质量提升专题教研活动 筑牢教学质量根基

日期:2025-10-28 23:09浏览数:

作者(写、图):王智勇

2025 年 10 月 29 日下午两点三十分,人文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系在十一教学楼 323 大教室召开本周专题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以 “如何规范和提升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的教案质量” 为核心议题,旨在通过集中研讨统一标准、分享经验,全面夯实教学基础。杨刚主任主持活动,全系无课教师悉数参会。

E2BC

杨刚主任在开场讲话中强调,教案是连接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与学生发展的关键纽带,是保障课堂教学有序高效开展的核心蓝图。他指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作为兼具艺术性与技术性的交叉学科,课程内容涵盖艺术创意、技术应用等多个维度,对教案的规范性、科学性与创新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结合近期教学检查情况,他客观分析了当前部分教案存在的突出问题:部分教案内容笼统,缺乏对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部分教案与行业技术发展脱节,未及时融入前沿案例与应用场景;部分教案教学方法单一固化,忽视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还有部分实践课程教案对操作流程、安全规范的设计不够具体,可操作性不强。这些问题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制约了专业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亟需通过系统性优化加以解决。

E8CE

随后,杨刚主任从四大核心维度展开详细分享。在教案核心价值层面,他强调教案不仅是保障教学方向不偏离的 “方向盘”、提升课堂效率的 “催化剂”,更是助力教师专业成长的 “铺路石” 和教学质量评估的 “硬指标”,必须得到全体教师的高度重视。在规范要求层面,他明确了教案的完整结构,包括课程基本信息、“知识 - 技能 - 素养” 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精准的教学重难点、贴合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精细化的教学过程设计、丰富的教学资源、针对性的课后作业与考核评价,以及常态化的教学反思。针对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差异,他特别指出,理论课程教案需突出逻辑递进与理论联系实际,实践课程教案则要强化可操作性、过程性与安全性。

1760F


在提升路径层面,徐英教授提出了具体可行的优化方向。一是紧扣行业发展趋势,及时将 AI 生成设计、虚拟数字人、元宇宙场景搭建等新技术、新应用融入教案,对接行业岗位需求与标准;二是创新教学方法设计,深化项目驱动、案例探究、跨学科融合等教学模式,利用数字化教学工具增强互动性;三是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通过分层教学、个性化资源推荐、弹性化实践任务设计,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成长需求;四是强化教学反思与迭代,建立常态化反思机制,通过师生反馈、同行互评持续优化教案质量。

在保障措施层面,徐英教授介绍了系部后续将推进的四大举措:建立教案编写培训机制,通过专题培训、技能竞赛、师徒结对等方式提升教师编写能力;完善教案检查与评估机制,制定明确的评估标准,将检查结果与绩效考核、评优评先挂钩,强化质量管控;搭建教案资源共享平台,整合优秀教案、教学案例等资源,促进经验交流共享;深化校企合作,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教案设计,引入真实项目与行业标准,提升教案的实践适配性。

参会教师围绕教案编写中的难点问题展开热烈讨论。资深教师分享了在整合行业案例、设计分层教学任务等方面的成熟经验,青年教师则结合自身教学困惑,就如何平衡技术更新与教案稳定性、如何提升实践课程教案的可操作性等问题向同行请教。大家纷纷表示,此次教研活动针对性强、内容务实,不仅明确了教案编写的规范要求与创新方向,更解决了实际教学中的诸多困惑,将把所学内容积极运用到备课实践中,持续优化教案质量。

此次专题教研活动的成功举办,有效统一了全系教师对教案质量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了规范与提升的具体路径,为后续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数字媒体艺术系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推进教学改革,以优质教案赋能课堂教学,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注入强劲动力。





下一条:教学赋能“润物细无声”——课程思政就在你身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