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党史学习教育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团学工 > 党建工作 > 党史学习教育 > 正文

以声传情忆英烈,追念“最可爱的人”—法学学生第三支部十月主题党日特色实践活动

日期:2025-10-27 10:17浏览数:

作者:杨赞华

图片:杨赞华、梁珈源

2025年10月13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与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十余载的历史坐标上,法学学生第三支部全体成员齐聚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党建与思政教育基地,以“以声传情忆英烈,追念‘最可爱的人’”为主题,开展沉浸式党日活动,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汲取奋进力量。

历史长河奔涌不息,精神丰碑永不磨灭。80年前,当山河破碎、民族危亡,无数英烈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壮举筑起血肉长城:杨靖宇在零下40℃的林海雪原中以棉絮充饥仍坚持战斗,赵一曼在酷刑下坚守党的秘密,左权将军血洒太行书写“与华北人民共存亡”的誓言。这些“最可爱的人”不仅用生命换来了民族独立,更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严明纪律、“夜访贫农”的鱼水深情、“精打细算”的务实作风,铸就了党的优良传统的源头活水。在党建基地讲解员的带领下,支部同志沿着“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四大主题展区,通过珍贵文物、历史影像和场景复原,从平型关大捷的铁血荣光到长沙会战的家国壮歌,深刻感悟英烈精神的时代穿透力。

从历史走进现实,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支部同志以“声”传情,让英烈精神跨越时空。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一把炒面一把雪”击退敌人900余次冲锋诠释何为钢铁意志;《谁是最可爱的人》原文深情歌颂“为了人民幸福甘愿牺牲一切”的家国情怀。互动环节中,“红色暗号传递”游戏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改编为趣味问答,支部同志在协作中重温党的纪律传统。英烈不是泛黄的历史符号,而是融入我们血脉的精神基因。他们用生命诠释的“人民至上”,正是新时代青年最该传承的价值底色。

鉴往知来守初心,作风锤炼担使命。在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十余载的今天,支部同志以英烈精神为镜,深刻对照“务实担当、廉洁自律”的时代要求。参观过程中,大家驻足于各类专题展,从“只见公仆不见官”的窑洞作风,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南泥湾精神,深切体会优良作风对党的事业的决定性意义。八项规定的“小切口”撬动的是作风建设的“大变局”,这与英烈们“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意识一脉相承。作为法学青年,我们既要学思践悟英烈精神,更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让红色基因在法治实践中焕发新生。”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此次党日活动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望,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支部同志一致表示,将以“最可爱的人”为榜样,把对英烈的追思转化为践行八项规定精神的实际行动:在学习中弘扬“实事求是”的作风,在志愿服务中厚植“枝叶关情”的情怀,在未来的法律工作中坚守“公正为民”的底线。以史铸魂,以风正心,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上一条:法学二支部开展“’追念最可爱的人’——英雄故事讲述”主题实践活动

下一条:“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革命精神”——汉语言文学第三学生支部于湖南历史展览馆开展党日活动

【关闭】